今天,我们继续学习《金刚经》“离色离相分第二十”,好,大家请合掌,跟着我一起把经文诵读一遍: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
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
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
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具足色身。即非具足色身。是名具足色身。 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。不也。世尊。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。何以故。如来说诸相具足。即非具足。是名诸相具足。
好,大家请放掌。
这个“第二十分”讲的是“离色离相分”,以佛所具足的这个色身相来告诉我们,这个“相”不可执着,连佛的这个相好也不能执着!
我们前面,有学到说不应以佛的这个色身相来见佛。这边呢,又进一步告诉我们,说“不可以具足色身见”。
佛的具足色身,可以理解为佛的应化身,就是佛跟我们一样,应化降生于印度,然后在印度经过六年的这个雪山苦行后,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,然后渡众生,这个是“应化身”。佛有三身,即应化身、法身、报身三种佛身。这边呢,“具足色身”,就告诉我们说佛的圆满报身也是不能执著的。
我们平时拜佛、念佛,包括我们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的这个佛相,特别是作为佛教徒来讲的话,我们是皈依三宝,皈依佛宝、皈依法宝、皈依僧宝。这三宝是我们佛教徒的皈依处,皈投、依靠。因为有了佛宝有了佛,我们才能够听闻到这个法;有了佛以后,才有依着法来修行的这个僧人,包括在家的同修亲近的这个僧团。正是因为有了佛以后,然后三宝才具足。
在这里,《金刚经》告诉我们,连“佛”也不能去执著于他。
前面,我们跟大家也讲了,真正的佛,也就是佛的真身是什么呢?佛的真身是法身。一切的这个色相,佛的应化身也是如此,也是有生有灭。而这个法身是常住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。你不能把佛的应化身当成是佛的真身,那应化身如果没有了,那是不是佛就没有了呢,是不是?再一个,我们只有真正能够见到佛的这个法身,也就是这空性慧,空性的智慧,我们才能够悟道成佛。对佛相,我们应该知道佛教里面这一切的佛像啊、法器啊等等,这些都是表法的。我们供奉一尊佛像在那边,就是为了一个修我们的恭敬心;第二个通过佛相表法,要让我们自己要向佛学习,要学佛。
“佛”是什么呢?佛,就是一个觉者,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;佛,就是智慧,通过开发自己内在的这种智慧,破除了这个烦恼而成就的。
所以,一定要知道,我们念佛、拜佛、敬佛,最终是为了要开发我们内在的这种智慧。如果,你只是表象上在拜,但不知道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的话,那你拜佛还是成就不了;如果,你内心里面执着于有这么一个“相”,不知道佛教的这个无所得,不明白佛教的空性的智慧,你还是不能体悟到这个佛教的空性慧。
佛,为了破除我们众生的执着,所以专门讲了这个“离色离相分第二十”
大家请看经文: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?”
佛这边问须菩提:须菩提啊,谈谈你是怎么想的?“于意云何”,就是在你心里面,你以为如何呢,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?也就是说,我们是不是看到了佛这个色身,就认为是看到佛了呢?具足色身,能不能代表就是佛呢?所以,佛就问须菩提。
下面,是修菩提的回答:
“不也,世尊!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。”
为什么呢?因为佛的真身是法身,法身是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只有法身才能够真正地代表这个佛陀。
下面,就进一步的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呢?
“何以故?如来说具足色身。即非具足色身。是名具足色身。”
所谓的这个色身,也是因缘所生法,因缘所生自性也是空。我们大殿里供奉的佛像是木雕的,本性是空。佛的应化身也是应着众生的这个因缘而示现八相成道(指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八个阶段。"成道"是"八相"中最重要的内容,又是释迦牟尼"一代时教"的起点,亦称"八相示现"。据记载,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早已由古佛点化成道,为了度化众生,化身"示现"八种相状,应时对机地降生人间以成就其成佛之世的修行,详见《佛本行集经》)来度化众生的,他也是因缘所生法,包括佛的这个报身也是如此,也是经过多生累劫的修行,然后成就的那个报身佛。所以,这一切都是因缘法,都是有因有果。
佛教的核心,就是因果。作为一个佛教徒,必须要相信这因果的道理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;种善因,得善果;种恶因,就得恶果;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这个报身佛也是如此,也是因缘所生。因为是因缘所生法,所以他自性本身就是空,就好像这个世界一切的万法,我们为什么讲一切都是空呢,都是无我,无人无众生呢?因为它是因缘所生法,自性本身就空;因为它自性是空、因缘所生,所以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一般。
佛教讲“空”,我们必须要理解佛教的“空”,并不是顽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,而是说它像如梦幻泡影般,都是无常的,转瞬即逝的,不长久的。所以,佛教讲空,告诉我们不要去执着,哪怕你对佛的色身也是如此,你内心里面有执着的话,那你内心里面也就清净不了。因为,你要想成就这个佛果,想证得这个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,内心里面要放下一切的这个执着。放下一切的执著以后,你才能够体证到佛的这个智慧,你才能够证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《心经》里告诉我们说“以无所得故”,无所得!佛教里面所讲空性的智慧,你看六祖慧能大师所作的谒颂“本来无一物”!本来无一物,一切都要把它空掉!所以,禅宗里面为什么很多开悟的祖师,包括有名的“丹霞烧佛”的公案,实是为了破除我们众生对这些“相”执着的念头,旨在阐明真正的修行人皆为续佛慧命,若执著偶像为佛,则反损其慧命。凡夫有凡夫的念头,我们学佛以后修行人有“修行”的这个执念,所有的这些念头,都要把它破除掉,都是一种执着。
平时,你看我们每天这个念头都不断不断地生起,我们要知道这些念头都是一种执著。所有这些念头,都是烦恼,它不是智慧。我们总以为这个念头就是我们自己,就是“我”。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都是被我们这个念头所骗。一天到晚,我们都是妄念纷飞的,一刹那间都可以生很多念头。所以,我经常跟有些徒弟讲,这人在有情绪的时候,有烦恼的时候或内心里面没有智慧的时候,尽可能地少说话,哪怕你停下来不要做事,不要采取什么行动。因为什么呢?因为你在有情绪、有烦恼的时候,你往往做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。进一步讲,包括这个念头也是。我们有时候执着这个念头,你在念头当下,就是妄念,你只有把这妄念放下了,好,那你当下就有智慧。所以我们的身口意应该怎么呢?应该是跟智慧能够相应,跟智慧相应。我们有的时候不要被这个念头所骗了,不要以为这念头就是我自己。不是的,这只是一个念头,是我们八识田中这个念头忽然冒出来而已。这个念头,有时候欺骗性也是很强的。
包括,我们学佛的修行人,对佛的这个色身执着的念头也是不可以的,也要把它放下,也要知道这一切“即非具足色身”,它也是因缘所生。众因缘所生,所以“是名具足色身”,只是假名安立而已。
“须菩提。于意云何?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?”
前面讲“具足色身”,下面呢,就进一步的来讲了这个“具足诸相”。是什么诸相呢?佛的应化身,他有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。你看,那个大雄宝殿的佛像,就有双耳垂肩,这就是瑞相,包括佛的手指纤长柔软、佛的足脚很安平……种种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这边就告诉我们说,可不可以以这个相来见佛呢?
“不也,世尊!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”
须菩提回答说“不也,世尊”,不应以这个相、不要说看到这个相就是见到了佛。
前面也讲到,佛的真身是法身,法身里面没有这些相的。所以《心经》告诉我们说:“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”。
在法身里面,所有这些相都是空的,不管是那种种的什么相,都“不应以具足诸相见”,
“何以故?”——为什么呢?
“如来说诸相具足,即非具足,是名诸相具足”。
这一切相,本身也是因缘所生,自性是空,本身也不是实有,都是因缘所生法。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时空”(《中论》•「观四谛品第二十四」),因缘所生法本性就是空,而非实有,我们就不应该去执着。
这段经文,告诉我们什么呢?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
我们佛教徒对佛是最恭敬,“佛”是我们礼敬的对像。你看,我们对这个佛的相好都不要去执著,都应该放下。推而广之,就一切的相,都不要去执著,一切的相都要把它放下。
佛相如此,包括平时在生活当中,我们一定要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知道这个事物的本质。特别,对世间社会上的各种形形色色,如果我们有智慧,就一定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,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如此。
前两天,跟一位居士聊天时,谈到他小孩。他儿子看起来应该说长得还是满帅的,脸部以佛教里面讲长得也是很圆满。但是呢,小孩自己认为太胖,好像因为这胖也似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,这样一来就错误了,当然孩子还小,也没有学过《金刚经》。
有一句话说,漂亮、美丽的或者帅的这副皮囊,外表千篇一律,但是真正善良、有趣的、智慧的灵魂就是万里挑一。
学了这个“离色离相分第二十”,我们更应该懂得这些所谓的胖瘦、高矮,大小高低,只是外在的一种假相,一副皮囊而已,我们不要在这上面去执著,生烦恼,你只有把它放下了以后,你的内在里面就清净了。
我们的身体会生病,我们的心里也会生病。身体有病的话,医生能看得到,可以拍片子;中医嘛,还可以给搭脉,好治。心病的话,一旦生了以后,无形无色,看不见也摸不着,更难治。
为什么有的修行修不好呢——你有执着——什么叫魔呢——你一执着,你就成魔。执着了以后,在你内心里面就产生不好的这个效果。人,一执着以后,便很难放下,有的时候在那个执着里面,钻到这个牛角尖里面出不来,人的心里生病也是很可怕的。
所以,为什么说佛是大医王呢?佛,教导众生有八万四千法门,每一法门都是针对不同颠倒、愚痴众生而创立的,专门根治我们内心的这个病!
好,“第二十分”我们就讲到这里。大家请合掌,跟我一起回向:
愿意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,
我等于众生,皆共成佛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