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基础

照性法师宣讲《金刚经》|“究竟无我分第十七”(下)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8/8/9 12:14:52 人气:312 标签:

 

161.jpg

    

    现在,我们继续开始学习《金刚经》“究竟无我分第十七”,大家请合掌

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(三称)

无上甚深微妙法  百千万劫难遭遇

我今见闻得受持  愿解如来真实义

 好,大家请放掌。

 下面,我们请看经文:“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。作是言。汝于来世。当得做佛。号释迦牟尼。”正因为,当时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到实无有法,已经证悟到空性的这个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,然后燃灯佛再给释迦摩尼佛授记,作是言:“如于来世,当得作佛。号释迦牟尼”。

“何以故?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”。如来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,什么叫“如来”呢?即“诸法如义”,诸法就是一切色法、心法......种种的一切山河大地,一切的法都如义。什么叫“如义”呢?就是如如不动,“如来”就是证得了一切法的如如不动的这个本体。这个“来”呢,就是如如不动的这个体的妙用,所以叫“如来”。什么叫“如如不动”呢?“如”是指真如性,如如不动,也就是证得了这个“如如”的空性慧,万法皆如,法法周遍,法法当体即空。

 空性,没有生灭,是无为法。所以前面讲这个圣贤怎么样呢?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。“有为法”是什么呢?有为法,就有造作,有生灭;无为法,它没有生灭,如如不动的,这就是空性。所以,如来也就证得了这个如如不动的空性智慧。我们在座的哪一位,如果也能够证得这个如如不动的本体,证得这个无为法,证得这个空性的智慧,你也就是佛,你也就是如来。

 《六祖坛经》里面讲 “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”、“一念迷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即众生是佛”。一念智、一念悟你就是佛;一念愚、一念迷你就是众生。如果一念您觉悟了有智慧了,证得了如如不动的这个空性,好,你就是这个佛;如果你的一念还是在迷当中,在愚痴当中,好,你就是众生。所以,为什么佛教里面说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”呢?没有差别的。为什么没有差别呢?在本体上,心、佛与一切众生体性平等,毫无差别,只是在迷悟之间,悟了你就是佛,悟了以后你就有这个智慧了。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呢?你有了这个智慧你就悟了,没这智慧就迷住了。

 经常,有父母到庙里来,讲他的小孩总是不懂事,大人讲的话也不听。我有时候跟他讲,这也是小孩还没有开窍的时候,没有开窍就是没有开智慧。没开窍的时候,就什么他都是糊里糊涂的。哪一天,他开了窍有智慧了,忽然间也明理了,也能很懂得孝顺父母了,对很多事情就会要求自己了。人,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,没有开窍的时候,做什么事情就是懵懵懂懂、糊里糊涂的。为什么呢?他那时候还没有智慧,就好像是在迷当中。

 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。”这个“如”,就是真如,如如不动的这个本体。这边,佛再次告知须菩提没有一个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也告诉我们说一切的妄念跟执着都要扫除掉,都不要有一点执着!所以,在禅宗里面有这么一句话“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”。

 有个公案,说的是唐代元和年间,丹霞天然禅师(公元739~824年)为了彻底破除门人内心里面的这个执著,在寒冷的冬天,他把佛像给砍了烤火。还有的禅师,在言语上把佛说得也好像不是很尊敬。这些,旨在阐明真正信佛者是续佛慧命,若视偶像为佛,反损佛之慧命。他不是叫你不去学,不去修,不去恭敬佛,不是的!而是,要你明白内心那怕有一点的执著,都必须把它破除掉,不破除的话,你的智慧就不会生起。当然,我们没修禅,境界没这么高的时候,你不能学禅师,你学了学不好,就会犯因果!

 所以,禅宗里面扫除你的执着是非常彻底的,非常彻底。有这么一句话:魔来魔斩,佛来佛也斩!他这个是为什么呢?就是破除我们众生这种对佛的执念!禅宗里面, 哪怕你的任何一点点的执着都是错,都会障碍你开悟,都会障碍开发你的智慧。

 好,下面看经文:“若有人言,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。实无有法。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如来所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它本身就是空性,本身就是无所得的一种智慧。所以,《心经》里面讲“一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。”(“菩提萨埵”是梵语,略称“菩萨”)“无所得”的智慧就是空性的智慧,没有一个“得到”。你要真正这么讲,你得到一个东西得到一个法,好,那你就没有体证到你证悟不了这空性的智慧。

 “须菩提,实无有法,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这,就是没有一个法是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;本身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种空性智慧,空性的般若智慧。

 “须菩提。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于是中无实无虚。”佛,在前面告诉我们说,这一切的法都是“实无有法”,一切都是空性,没有一个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佛,又怕我们好像听到这以后,又堕入了这个断灭空里面。因为我们众生,就是喜欢不是执著这个“有”呢,就是执着一个“空”字,特别是怕陷入了这个断灭空里面。一听说,佛讲一切都是空的,那人、物......一切都没有?那没有了干什么呢?就不要修了,也不要学了?佛,就怕我们堕入到这个断灭空里面去,所以,再进一步告诉我们说“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于是中无实无虚。”无实,就没有实实在在的这个,这是空性的;无虚,并不是什么都没有,不是虚无缥缈的,因为它还是有着般若智慧在。

 这,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“真空妙有”。真空生妙有,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。佛教里面的“空”,并不是什么都没有,不是断灭空,它是一个缘起空,它是真空能够生起一些妙有。所以,一切法都是在这有的空中生起的,正因为有这么一个“空”,你才能够生起这个缘起法。

 打一个形象的比喻,像我们的教室一样,正因为是空的,我们就可以做很多用途:做教室可以,或者摆几张会议桌,做会议室也行……就因为这是空的,可以具种种的功能。这个法也是这样,佛教的这个“空”是真空,真空能生起妙有,真空才能够缘起。也正因为一切法都是缘起的,所以我们讲它空。我们讲它空并不是否定缘起法。这桌子在我们面前,有没有这个相呢,有没有这个用呢?有啊,你看我们的桌子,就可以在上面写字,可以摆茶杯……我们讲它空,说它是缘起的,是有那木匠师傅用木头来做成的。这个房屋也是,有砖啊水泥啊有瓦啊……然后通过人工建筑成了房屋这个相。所以,我们讲它是缘起法,是由种种的条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,佛教里面讲它空。你说这个屋子有没有用呢?有用啊,你看做成这个房子后,我们就可以在里面可以住,可以遮风挡雨。

 我们人生也这样,像我们昨天说的话,我们所有的这个经历,慢慢都会变成那个前尘影像,都像梦一样。梦是梦,但是“梦”当中的话,有没有这个用呢?在“梦”当中的话,你还是能觉察到,受苦的时候感到很痛苦,快乐的时候感到很开心。我们在学习这个佛法的时候,我们智慧就能够增长,并不是让我们感觉这人生都是一场梦。既然是梦的话,那都是假的,都是没有的,什么都没有啊。那你就错了,那你又是错误地理解佛教的这个空。它虽然是梦,但“梦”中的话,它还是有这么一个“用”在。你在“梦”当中,还是能感觉到痛苦的时候很难受,快乐的时候就感到很开心。你在学习佛法的时候,你就能开发这个智慧,你通过开发这个智慧以后,你通过学习能够修行,就能够成佛做祖。

 所以,佛教里面的“空”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了,不是断灭空。佛就怕我们陷入这个断灭空里面,讲什么都没有了,那我们学什么,修什么?那我们去做什么?你就堵住在了这个断灭空里面,变得消极了,什么都不做了。所以,佛就告诉我们说“于是中无实无虚”,它也不是实有,没有实有的,本身就是空。但是它也无虚,不是什么都没有,真空生妙有,缘起性空,性空缘起。

 所以,“是故如来说,一切法皆是佛法”。佛,就进一步告诉说“一切法皆是佛法”。这“一切法”也就是说一切色法、心法,一切山河大地,一切事物......所有一切法都是佛法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这也是从缘起的角度来告诉我们什么叫“佛法”。

 佛法就是缘起的,就是生灭的,就是变化的,就是无常的,就是无我的。所以,为什么有人讲山河大地无情说法,春夏秋冬也是一种佛法体现。为什么这么讲?这就是一种无常,一种变化,这就是佛法。你若真的有这个般若智慧了,看花开花落也能体悟到这个佛法的真谛。你看在佛教里面的二乘罗汉、缘觉。缘觉是什么呢?缘觉也叫独觉(《俱舍论•分别世品》:“言独觉者,谓现身中离禀至教,唯自悟道,以能自调,不调他故。”),就是在他那个生活的时代没有佛法,还没有佛在这个世间,他就自己在那打坐、修行,看到花开花落,看到大自然的这种变化、无常,独自悟到性空缘起之理而得到解脱,能够悟到一切自然的这个法就是佛法,所以为什么讲“一切法皆是佛法”呢?

 我们要正确理解,不要听说“一切法都是佛法”,那好的、坏的都是佛法?那我们都可以学?不是这么理解的。所谓“一切法皆是佛法”,就是说一切的法都是生住异灭,都是无常无我,都在显示生灭变异的这个道理,所以讲一切法都是佛法。佛教里面有这么一句话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”,无非般若。苏东坡写过这么一个偈颂,也有人说他开悟了,“青青翠竹尽是真如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”,看到满山的这个竹子,他能够感觉到真如,这就是如来;看到郁郁黄花,他也感觉到这无非不是般若。这就是通过自然的这个竹子、黄花,能够体悟到佛法,这好像说就是这个空性的智慧。所以,一切法都是佛法。看到这个溪水,听到小溪的水在不断地流不断地流,这就是广长舌。“广长舌”是什么呢?就是佛说法(佛的三十二相其中一相,就是“广长舌相”。广长舌相是无量劫来永离口业四种过失。无量劫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绮语、不恶口,才有这样的舌相)。听到这个溪水的声音,就能够感觉到佛在说法一样,为什么说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呢?他看到这个水在流动,就感觉到这个时间在流动,感觉到这个无常的变化。他不停不停地通过这个水的流动,感觉到我们人生也就是在未来、过去、现在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……时间在像流水一样不断地不断地在流,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地流。人身难得,时间是很宝贵的,我们要珍惜这个时间,不要把时光虚度,不要虚度这光阴!听到这个溪水的声音,它不断地在流动,这也就是一种无常的变化,这也就是佛法。所以,这边告诉我们说“一切法皆是佛法”。

 “须菩提。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”。佛,在这边说了一切法以后,怕我们对一切法又有这么一个执著,认为有这么一个“一切法”,佛就破除我们这个一切的执著,把我们内心里面的执着扫除得干干净净的,让我们内心里面不要说垃圾、连一点灰尘也要扫除干净。所以,佛就进一步告诉我们说“须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”。所谓的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。所谓“一切法”,它当体即是空,没有一个实有的这个法,一切法也不实有,当体即空,“是故名一切法”,都是假名安立。安个名字,哦这是“一切法”,它本身来讲也是空的,也就是假象而已,当体即空也没有自性的。你看,桌子、椅子、凳子、房子都这样的,它都是假名安立,它本身来讲呢都是缘起性空,我们不要去执着它,不要去执着,它本身是空的,我们怎么去执著它呢?所以说,“所言一切法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”。

 “须菩提。譬如人身长大。”佛又打了个比喻,说:须菩提啊,譬如说人身长大,长得非常大,是不是大身呢?就好像说,如果一个人长得像须弥山那么高那么大,他就是大身,是不是?

 “须菩提言。世尊。如来说人身长大,即为非大身,是名大身”。须菩提回答说:所谓的大身,你只要有这个相在、有这个数字限度,那都非大身。真正的大身是我们证得如来这个如如不动的法身,才名为大身。法身就是空性,尽虚空遍法界的。尽虚空遍法界的,它才真正地是名为“大身”。所以,这个也是告诉我们,通过一切的相能够见到它的本体;通过这个“相”以后,我们见到这个“性”,见到这个本体;通过这个色身让我们证悟到法身的空性智慧。经常有人说“五色让人眼盲”,社会上种种的色能够使我们的眼睛迷离,方向迷失。但如果能够通过相的表面,能看到物的本体,这就是智慧,我们必须要通过这个相见到这个性证悟到这个体。

 “须菩提。菩萨亦如是。”所以,佛在这边说:须菩提,菩萨也应该是这样的,通过现象能够见到本体,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的。我们不要被这个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所迷惑,要在六尘上不生心,于六尘境界能够证悟到它的本体,能够见到这个法的空性。

 “若作是言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。即不名菩萨。”如果一个菩萨的话,你还有个“我执”心,“我”要去灭度无量众生,还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你就不是真正合格的菩萨,你就不能真正行菩萨行,你还是个凡夫,你有我执心。

 “何以故?须菩提,实无有法名为菩萨。”佛,进一步告诉我们说“须菩提,实无有法名为菩萨。”为什么呢?所谓的菩萨也是假名安立的。假名安立说,哦你是个菩萨,你是佛。所有的,都是假名安立,你要知道说当体即空。

 “是故佛说:一切法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”就是山河大地一切色法、心法,一切的法都是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在一切法上都没有一个实体,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,一切都是当体即空,都是因缘和合的这个假象。知道了这些道理以后,我们就不会去执著它,内心里面你就能放得下。你如果执着它为实有的话,叫你放下,你根本放不下。如果告诉你说,这是虚假的、这是不真实的,你明白了,这样自然你就放下了。

 就好像说,以前印度有一种幻术,它会变化一些东西,变幻一座房子变幻一些人,如果你执着它为有的话,叫你放下就很难放下。如果,旁边有人告诉你说:这是假的,这是变幻的,这是一种幻术。你明白了这个人是假的,好,那你自然就把它放下了。

 面对人生当中很多事情,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“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”的时候,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实有,都是虚妄、无常的,好,那你好像就能够很容易放下;心,自然而然就能够松弛,自然而然也就能够说不去执着它了。

 “须菩提。若菩萨作是言。我当庄严佛土。是不名菩萨。何以故?如来说庄严佛土者。即非庄严。是名庄严。”菩萨的话,发菩提心,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他广度一切众生,然后成就这个佛国。比如,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他在无量劫以前,首先修菩萨行;第二个呢他发愿:他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,都是八功德水、七宝莲池种种……

 菩萨,修菩萨行,这也是在庄严他的佛土。包括,我们今天在这边学经,学习佛法也是。你看,我们最后回向: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庄严我们的佛净土,就是修一切善法庄严佛净土。所以,不要说学了这个《金刚经》,“空”了,我们就不去庄严了,不去修学佛法了,修一些善法了。  

 菩萨,他还是要庄严佛土,但是不会执着,不会说有这么一个“我庄严的这个佛土”的我执心。庄严的一切善法还要去修,修了以后,他没有“庄严佛土”的这个执着。所以,如果你有这个“我当庄严佛土”的执着心,你有了这么一个执着了,好,那你就“不名菩萨”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还是有这么一个“庄严”的执着的心。所以,你执着了以后,有我执了以后,好,那你跟那个无所得的智慧就越来越远了。

 所以,我们必须要知道说,以无所得的这个心,你才能够证悟到这个佛法的空性的智慧。有所得有所求,就会障碍你开发内心无所得的空性般若智慧,就会障碍到你。

 “须菩提。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。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”这边,佛就告诉我们说,什么叫菩萨呢?菩萨就是通达无我法者,人无我、法无我,不单在“人”上面不会去执着,有什么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在一些“法”上面也不会去执著,也破除了这个法执,这才是真正的菩萨。为什么呢?你如果有我执、法执的话,你就不能真正行菩萨道。你看,阿罗汉他只是证得、通达了这个空性,破除了我执,但在法上面没有通达,还没有破除这个法执。菩萨的话才能通达人无我、法无我,他才真正叫菩萨,通达了这个空性的道理。

 好,这个“究竟无我分第十七”,我们就学完了。

 大家请合掌,跟我一起回向:

 愿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

 我等与众生,皆共成佛道
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shishuangsi.cn/show.asp?id=775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