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务公告

农历十月初五,恭迎达摩祖师圣诞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6/11/4 11:00:52 人气:148 标签:

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,经二祖慧可,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、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,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。

南无大智达摩祖师!

南无大智达摩祖师!

南无大智达摩祖师!


菩提达摩,南北朝禅僧。据《续高僧传》记述,南天竺(印度)人,刹帝利族,属“婆罗门”种姓。相传,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,原名“菩提多罗”,后改名“菩提达摩”,意译为“觉法”,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“达摩多罗”,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,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,为中国禅宗的始祖,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。

达摩至中国后,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,属于南天竺一乘宗(又称楞伽宗)。求那跋陀罗 (Gunabhadra),义译为功德贤,中天竺人。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(公元443年)译出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四卷。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《楞伽经》传授徒众。达摩一生著作有《少室六门》上、下卷,包括《心经颂》、《破相论》、《二种入》、《安心法门》、《悟性论》、《血脉论》等六种。敦煌出土有《达摩和尚绝观论》、《释菩提达摩无心论》、《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》(一名《大乘法论》)等,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《禅门摄要》上、下二卷,日本铃木大拙校刊《少室逸书》所收关于达摩诸论文。

达摩祖师,主要宣扬“二入四行”禅法。据敦煌出土资料,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,只有“二入四行说”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。他的思想,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!

达摩“二入四行”的禅法,以“壁观”法门为中心。唐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二,载:“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,外止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,岂不正是坐禅之法?”所谓“二入”是“理入”和“行入”。“理入”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,“行入”是属于实践,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。“理入”和“行入”的名称,见于北凉所译《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》第五,但《金刚三昧经》说的“理入”是“觉观”,而“壁观”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禅法。道宣在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《习禅篇》末,对达摩禅法评价曰:“大乘壁观,功业最高,在世学流,归仰如市。”

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“藉教悟宗”,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,构成信仰以后教人“不随于文教”,即不再凭藉言教的意思。“二入”之中以“理入”为主,“行入”为助。

后世佛教徒以“教外别传、不立文字”为达摩禅法的标志,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,所以又称禅宗为“佛心宗”。又有因达摩专以《楞伽经》授人以为参禅印证,因而称它为“楞伽宗”。

唐智炬《宝林传》(801年)以印度自迦叶传至狮子比丘为二十四世,继以婆舍斯多、不如蜜多、般若多罗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。此说为五代南唐泉州静、筠二师所集《祖堂集》(952年)、永明延寿《宗镜录》(957年)所继承,又为宋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(1004年)和契嵩《传法正宗记》(1061年)所依用,后来即成为禅宗的正统说。

化寂静宗

问曰:“何名寂静,于此法中,谁静谁寂?”

彼众中有尊者答曰:“此心不动,是名为寂。于法无染,名之为静。”

祖曰:“本心不寂,要假寂静。本来寂故,何用寂静?”

彼曰:“诸法本空,以空空故。于彼空空,故名寂静。”

祖曰:“空空已空,诸法亦尔。寂静无相,何静何寂?”

彼尊者闻师指诲,豁然开悟。

后记:达摩祖师,于南朝梁普通年中(520-526年),自南天竺度航到广州,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。后,一苇渡江,北上魏都城洛阳。达摩抵魏,游嵩山少林,独自修习禅定,面壁九年,时人称他为“壁观婆罗门”,后以衣钵、四卷《楞伽经》授与慧可。

有传,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,便去禹门(今洛阳龙门),禅栖于千圣寺,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,葬于熊耳山,并于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建造有达摩灵塔和达摩殿。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“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”的碑文,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。

又传,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葱岭,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。所以,有“只履西归”之说。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shishuangsi.cn/show.asp?id=614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