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(公元806-888年,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法嗣第四世)俗姓陈,庐陵新淦(gàn,今江西清江县)玉笥乡人。十三岁依洪井西山绍銮禅师落发,二十三岁赴嵩岳受具足戒,后诣东洛学毗奈耶。既知听制,终谓渐宗,逥抵南岳入大沩山为米头。
一日筛米次,沩曰:“施主物,莫抛撒。”师曰:“不抛撒。”沩于地上拾得一粒曰:“汝道不抛撒,这个是甚么?”师无对。沩又曰:“莫轻这一粒,百千粒尽从这一粒生。”师曰:“百千粒从这一粒生,未审这一粒从甚么处生?”沩呵呵大笑,归方丈。沩至晚,上堂曰:“大众!米里有虫,诸人好看。”
次届云岩,遇道吾。
问:“如何是触目菩提?”吾唤沙弥,弥应诺。吾曰:“添净瓶水著。”
良久,却问师:“汝适来问甚么?”师拟举,吾便起去。
师于此有省。
师,后避世,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。朝游夕处,人莫能识。
后,僧自洞山来。师问:“和尚有何言句示徒?”曰:“解夏上堂云:‘秋初夏末,兄弟或东去西去,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。’良久曰:‘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?’师曰:“有人下语否?”曰:“无。”师曰:“何不道:‘出门便是草’?”僧回,举似洞山。山曰:“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语。”
后得石霜山,便议终焉之志。因兹囊锥始露,果熟香飘,众命住持,开堂说法,领众坐禅。
吾将顺世,垂语曰:“我心中有一物,久而为患,谁能为我除之?”师曰:“心物俱非,除之益患。”吾曰:“贤哉!贤哉!”(据《宋高僧传》卷第十一“唐潭州道吾山圆智传”记载:“道吾圆智禅师于大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长逝,享年六十七,乃建塔于石霜山”)。
师,上堂:“汝等诸人自有本分事,不用驰求,无你是非处,无你咬嚼处。一代时教,整理时人脚手。凡有其由,皆落今时,直至法身非身,此是教家极则。我辈沙门全无肯路,若分则差,不分则坐著泥水,但由心意妄说见闻。”
僧问:“如何是西来意?”师曰:“空中一片石。”僧礼拜。师曰:“会么?”曰:“不会。”师曰:“赖汝不会,若会即打破汝头。”
问:“如何是和尚本分事?”师曰:“石头还汗出么?”
问:“到这里,为甚么却道不得。”师曰:“脚底著口。”
问:“真身还出世也无?”师曰:“不出世。”曰:“争柰真身何!”师曰:“琉璃瓶子口。”
问:“如何是和尚深深处?”师曰:“无须锁子两头摇。”
师在方丈内,僧在窗外问:“咫尺之间为甚么不睹师颜?”师曰:“遍界不曾藏。”
僧举问雪峰:“遍界不曾藏,意旨如何?”峰曰:“甚么处不是石霜。”师闻曰:“这老汉著甚么死急!”峰闻曰:“老僧罪过。”
东禅齐云:“只如雪峰是会石霜意不会石霜意?若会,他为甚么道死急。若不会,雪峰作么不会?然法且无异,奈以师承不同,解之差别。他云:‘遍界不曾藏。’也须曾学来始得会,乱说即不可。”
裴相公来,师拈起裴笏问:“在天子手中为圭,在官人手中为笏,在老僧手中且道唤作甚么?”裴无对,师乃留下笏。
师,示众初机:未觏大事,先须识取头,其尾自至。疏山仁参,问:“如何是头?”师曰:“直须知有。”曰:“如何是尾?”师曰:“尽却今时。”曰:“有头无尾时如何?”师曰:“吐得黄金堪作甚么?”曰:“有尾无头时如何?”师曰:“犹有依倚在。”曰:“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?”师曰:“渠不作个解会,亦未许渠在。”
僧辞,师问:“船去陆去?”曰:“遇船即船,遇陆即陆。”师曰:“我道半途稍难。”僧无对。
僧问:“三千里外,远闻石霜有个不顾。”师曰:“是。”曰:“只如万象历然,是顾不顾?”师曰:“我道不惊众。”曰:“不惊众是与万象合,如何是不顾?”师曰:“遍界不曾藏。”
问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师乃咬齿示之。僧不会,后问九峰曰:“先师咬齿,意旨如何?”峰曰:“我宁可截舌,不犯国讳。”又问云盖,盖曰:“我与先师有甚么冤仇?”
问僧:“近离甚处?”曰:“审道。”师于面前画一画曰:“汝刺脚与么来,还审得这个么?”曰:“审不得。”师曰:“汝衲衣与么厚,为甚却审这个不得?”曰:“某甲衲衣虽厚,争柰审这个不得。”师曰:“与么,则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。”曰:“说甚七佛,千佛出世也救某甲不得。 ”师曰:“太懵懂生!”曰:“争柰聻!”师曰:“参堂去。”僧曰:“喏!喏!”
问:“童子不坐白云床时如何?”师曰:“不打水,鱼自惊。”洞山问:“向前一个童子甚了事,如今向甚处去也?”师曰:“火焰上泊不得,却归清凉世界去也。”
问:“佛性如虚空,是否?”师曰:“卧时即有,坐时即无。”
问:“忘收一足时如何?”师曰:“不共汝同盘。”
问:“风生浪起时如何?”师曰:“湖南城里太煞闹。有人不肯过江西。”
问:“如何是佛法大意?”师曰:“落花随水去。”曰:“意旨如何?”师曰:“修竹引风来。”
问:“如何是尘劫来事?”师曰:“冬天则有,夏天则无。”
师,颂洞山五王子(注:五位之说乃曹洞宗开山祖师良价禅师接引学人所设立之权宜方法,即依偏正回互之理,开示正中偏等五位之别,此处省略不说。《景德传灯录》卷第十七记载“及受洞山五位铨量,特为丛林标准”;祖师庆诸,以洞山五位说为基础,以王子之出生、素质、根机及其种种修行努力,所表现之德,可就帝位等为譬喻,而说明五种修行阶段之差异,称为王子五位。)
诞生曰:“天然贵胤本非功,德合乾坤育势隆。始末一朝无杂种,分宫六宅不他宗。上和下睦阴阳顺,共气连枝器量同。欲识诞生王子父,鹤冲霄汉出银笼。”
朝生曰:“苦学论情世莫群,出来凡事已超伦。诗成五字三冬雪,笔落分毫四海云。万卷积功彰圣代,一心忠孝辅明君。盐梅不是生知得,金榜何劳显至勋。”
末生曰:“久栖岩壑用工夫,草榻柴扉守志孤。十载见闻心自委,一身冬夏衣缣无。澄凝含笑三秋思,清苦高名上哲图。业就高科酬志极,比来臣相不当途。”
化生曰:“傍分帝位为传持,万里山河布政威。红影日轮凝下界,碧油风冷暑炎时。高低岂废尊卑奉?玉裤苏途远近知。妙印手持烟塞静,当阳那肯露纤机。”
内生曰:“九重密处复何宣,挂弊由来显妙传。秪奉一人天地贵,从他诸道自分权。紫罗帐合君臣隔,黄阁帘垂禁制全。为汝方隅宫属恋,遂将黄叶止啼钱。”
师,居石霜山二十年间,学众千余,其中近八百人一心参禅。堂中老宿,长坐不卧,屹若椔杌,天下谓之石霜枯木众是也。南方谓之丛林者,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,为四方清则者无出其右。
唐僖宗闻师道誉,遣赐紫衣、龙杖,师牢辞不受。后赐袈裟、禅杖,诏命裴相监工造寺(公元874-879年间),敕封“国寺”“崇胜禅林”“仰食皇恩”。
《景德传灯录》卷第十六记载:潭州石霜庆诸禅师法嗣四十一人,二十一人见录于禅宗史籍,广布南、北丛林。
光启四年戊申岁(公元888年)二月二十日己亥,师示疾告寂,终于山院,春秋八十二,僧腊五十九,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许步,门弟子等结坟塔作螺髻形。夏四月一日广化寺释子处讷追慕往德,恐遗美声,命南岳玄泰纂录言行,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,敕谥“普会大师”,塔曰法相。
(潭州石霜庆诸禅师法嗣四十一人:河中南际山僧一禅师、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、庐山怀祐禅师、筠州九峰道虔禅师、台州涌泉景欣禅师、潭州云盖山志元禅师、潭州谷山藏禅师、福州覆船山洪荐禅师、朗州德山存德慧空禅师、吉州崇恩和尚、石霜第三世辉禅师、郢州芭蕉和尚、潭州肥田伏和尚、潭州鹿苑晖禅师、潭州宝盖约禅师、越州云门海晏禅师、湖南文殊和尚、凰翔府石柱和尚、潭州中云盖和尚、河中栖岩存寿禅师、南岳玄泰上座;杭州龙泉敬禅师、潞州盘亭宗敏禅师、新罗钦忠禅师、新罗行寂禅师、洪州鹿源和尚、郢州大阳山和尚、滑州观音和尚、郓州正觉和尚、商州高明和尚、许州庆寿和尚、镇州万岁和尚、第二世镇州灵寿和尚、镇州洪济禅师、吉州简之禅师、大梁洪方禅师、印州守闲禅师、新罗朗禅师、新罗清虚禅师、汾州爽禅师、余杭通禅师)